如何推動當前農村電商發展?
農村電商一直在不斷發展,不斷實踐,但站在幾億農民生活的廣袤鄉村面前,農村電商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那么,該如何推動當前農村電商發展呢?目前好多地方出現的問題,是對農村電商的認識還不深刻,總以為農村電商就是找來幾個年輕人,搞搞培訓,開開網店,將一些農產品上網。普遍對農村電商的系統性效應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其中蘊含的促進創業、穩定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對其帶來配套產業的繁榮和對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認識不夠。也對農村電商的豐富形態認識不足,將農村電商簡單等同于農產品網絡零售,沒有看到還有大量的綠水青山可以做成旅游電商,還有大量的縣以下餐飲、生活服務可以在線化,還有大量的農產品可以搞網上批發甚至跨境電商。以2017上半年農村電商數據為例,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5376.2億元中,服務型網絡零售額達到2089.8億元,占比達38.9%;在線旅游、休閑娛樂、在線餐飲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61.6%、58.3%、56.6%,顯示出勃勃生機。
目前整個農村電商共同的問題是,農味還不夠。接下來農村電商的發展,一定在比拼誰更懂農民,誰更接地氣,誰與農業的現實結合更能得更好。如農產品上行問題,可以探索“O2O”模式,把現有的批發市場、生鮮超市、零售門店與電商結合起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來打通供應鏈各個環節,暢通上行的通道。在農村基層站點運營的問題上,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新零售,加快對傳統鄉村商業門店的互聯網化改造和業務整合,減少單一電商站點的經營業績壓力。
人才是一個緊迫的長期性課題。廣泛的培訓,只是人才培養的開始。要在繼續大量培訓普通農民和創業者的基礎上,及時提供長期的跟蹤指導和政策扶持,否則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將停留在電商就業創業的半路上。必須打造一個像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的綜合性的電商人才孵化生態,讓他們不用再從學習DOS開始,而是動動鼠標就能輕松地在農村電商的大海中沖浪。還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感覺到職業的體面、事業的陽光和內心的溫暖。
如同前面反復提到的,農村電商生態非常復雜,任何一方力量均難以獨步天下。所以,應該圍繞地方發展的實際,協同發力。特別是大型電商平臺,應該在電商運營的本地化上進一步拿出舉措,更好地融入當地發展,方便政府提供各類支持。對于創業者、傳統企業而言,則要放棄單打獨斗的思想,善于在大的農村電商生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當農村電商遇到問題時,需要逐一找到有效的辦法。大家反復提到的農村物流問題,如果不能通過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公共倉儲空間、整合物流資源等有效的舉措來調整,那么農村物流的成本和效率還會是一個問題。被大家反復批評的農產品上行問題,目前必須要有人彎下身子,從農業的源頭做起,把從種植到收獲到加工、存儲、包裝、運輸一直到城市的消費者終端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逐步打通。
目前,對農村電商的研究整體要慢于農村電商發展的實踐,特別是一些學術型研究,還習慣于依托學術期刊文獻的整理引用,與實踐脫節。應該進一步動員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村電商一線,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梳理各地已經被改編過的二手電商資料。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組織也應加大有組織的農村電商理論研討,支持相關學術課題研究和成果的出版,讓理論研究更好地指導農村電商實踐,又以實踐推動農村電商理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