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政策紅利,農村農產品電商受熱捧
村人口數量超過9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農村市場的的巨大潛力。通過互聯網,農民可以發布和查詢農產品的信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這種形式憑借其優勢快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農村農產品電商快速擴展的大好時機已經到來。
國家政策紅利,農村農產品電商受熱捧,催熱幾大行業:
1、 農村網絡,國務院提出減少城鄉差距,縮小數字鴻溝,加快農村信息化。
針對農村網絡落后的情況,國務院提出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引導地方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基礎電信、廣電企業和民間資本通過競爭性招標等公平參與農村寬帶建設和運行維護,力爭到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3000多萬農村家庭寬帶升級,使寬帶覆蓋98%的行政村,并逐步實現無線寬帶覆蓋,預計總投入超過1400億元。
2、 農村物流,農村農產品電商發展受限于農村地理環境復雜、基礎服務設施不完善,物流配送成農村電商發展瓶頸,未來得農村物流者,得農村市場。
為了切中農村農產品電商發展的要害,鄉村物流配送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其中也不乏電商巨頭的悄然入駐。
3、農村金融,電商巨頭發布農村小貸金融,從多方位扶持中小電商的發展,搶占農村市場新版塊。農村農產品電商政策當頭,各行業巨頭紛紛高調加入這一“藍海市場”,亮出十八般武藝,解決三農融資難的問題。
4、傳統農業轉型,農村電商引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電商改變了農產品傳統銷售方式,農業生產經營由“種什么就賣什么”向“市場需要什么就種什么”轉變,由“有多少賣多少”向“全天候持續化供貨”轉變,由單家獨戶分散經營向合作化規模經營轉變。這種轉變必將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引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