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發展,解決這些“瓶頸”是關鍵
農村電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商生態系統的規模、系統要素的多元化及各要素之間的交互。電子商務生態是指由網商、服務商、供應商、消費者等共同構成的系統。在農村電商的推動下,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就業機會如網店客服、倉儲加工、包裝物流等,為老人、婦女等農村非技能型常住人口提供了多樣性的就業崗位,使他們獲得更多收入。隨著電商產業的發展,各類專業服務商進入農村,將提供第三方運營、人才培訓、貨源供給、倉儲物流、攝影攝像、圖片處理、平面設計、網店裝修、融資理財、品牌推廣、法律咨詢、售后服務等一系列電商配套服務。
農村電子商務是數字鄉村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數字化應用最活躍、最廣泛的部分。農村電商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數字鄉村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將成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等工程的推進,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統計體系逐漸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基本搭建,大數據與農業生產進一步融合,農村電商將成為數字鄉村最大的推動力和發展基礎。
農村電子商務吸引了一大批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2019年,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創辦農村產業融合項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超過50%,在鄉創業人員超過3100萬。農民在從事網絡銷售的過程中,客觀上也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體系的快速發展,大量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因此興起,特別是快遞物流、電子商務培訓、包裝印刷等配套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我國進入消費升級階段。消費者對商品品質和服務要求逐漸提高,更加青睞有品牌的農產品,電商平臺之間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農產品電商進入品質消費時代,品牌成為促進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然而品牌建設是我國農村電商的薄弱環節,我國大部分農產品品牌知名度較低。一些電商企業開展區域品牌建設工程,建立產地產品全流程標準,以區塊鏈溯源等技術保障品質供應。各地政府積極探索借助互聯網打造農產品品牌,培育形成一批農產品電商區域公共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品牌影響力及產品附加值,以品牌化推動標準化、規模化,帶動農村地區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