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做好農產品電商,要注意這三個要素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微商、淘寶等各類電商紛紛進軍農村,為企業創造利益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民朋友們帶來了可觀收入,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但在很多地區的農村里,卻還有很多農民朋友做不好電商,分析原因,并不是大多數人以為的互聯網技術運用不熟練,而是忽視了經商必備的三個重要因素:熱情、熱心和質量。
首先,熱情,指的是運營電商要對客戶熱情,也就是打好親情牌。與淘寶、微商賣家們一口一個“親”“親”的叫著相比,農民朋友們就比較靦腆了,這根源于大部分農民一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實實在在、淳樸耿直等性格因素根植在骨子里,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的思想:我賣你買,互不相欠,沒有必要客套太多。其實不然,電商飛速壯大的最大特點就是熱情,不管你買不買,只要開口和店家說話,就會有十二分的熱情迎接你。而且,電商和實體店還有一個巨大的區別,那就是買家在網上只能看商品的那些固定圖片、文字,這時候店家一個熱情的介紹,往往就是促進買家下決心買東西的最后那根稻草。
其次,熱心,指的是農村電商要對周圍的村民熱心一些。同在一個村子里住,左鄰右舍的,天天打交道,自己做電商找到門路了,就絕不可悶聲發大財,畢竟農村還是一個人情社會,絕不可因為一點錢財就把自己與周圍村民孤立起來。一定要心胸開闊一點,對周圍的村民熱心一點,多向他們介紹一下成功經驗,尤其對于不會運營電商的村民,更是要多幫一點,甚至可以通過自己的渠道幫著他們賣賣貨,這樣在賺錢的同時賺個好人緣好口碑,才是持續生財的長久之道。
最后,質量,指的是賣出去的東西一定要保證質量。自己有多少貨就賣多少貨,絕不可過度宣傳,產品是什么樣子就說什么樣子,用化肥農藥了就不要說是無污染無公害純綠色食品,千萬不能以次充好,買家絕不容欺騙。農民賣點東西不容易,千萬不要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尤其在訊息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有時候一次質量問題,就會發酵成一個地區的信譽問題,這是農民朋友們絕不想看到的。
對買家熱情,對鄰居熱心,保證產品質量,只要做好這三條,農村電商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