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電商如何才能成為農村電商的領跑者?
縣域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工具,擔負著引導地方經濟發展新方向的向導作用。但目前縣域電商整體發展處于早春的完善階段,除了少數幾個縣做出了實在的業績外,大多都充當了“陪跑者”的角色。
縣域電商發展需注意一下幾個方向,方能成為農村電商的領跑者:
一、縣域主管領導應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
電子商務是時代發展的新興產物,是改變經濟結構的有力工具,是縣域經濟追趕超越的重要機遇,面對這一產物,我們要積極的去認知,去很好的利用這個機會改變固有的傳統模式,但現實情況是好多縣還處于一種消極的應付階段。
二、 缺乏經驗指導,盲目投資,盲目布局
面對一個新工具,難免會不知所措,無處下手;這就導致了百花齊放的境地;更多的縣選擇抱大腿,期望一夜成名,但卻事與愿違;還有很多是“自主創業”,各縣在短時間內涌現出了眾多電子商務公司,這些公司會很快拿到政府資金進行“電商服務”,但同樣得到不可恭維的結局,作為一項關系國家涉農經濟的新模式,我相信國家會繼續給予政策支持,資源扶持,會形成更為規范的制度體系進行指導和監督各地的電子商務發展勢態。
怎么樣才能做好縣域電子商務?
縣域(農村)電子商務最為理想的狀態是自生態,但農村沒有這種形成自生態的土壤及環境,所以從政府到企業首先應該造血造土壤。
一、全民參與
現在好多縣域的電子商務參與人群普遍集中在企業,而且多是形式主義;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農人的參與,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擴大電子商務知識的普及率,夯基礎,樹典型,讓電子商務理念進入千家萬戶,讓涉農大眾有電商思想,有質量意識,有市場意識。
二、抓產品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是農產品,農產品要想走出家門,進入城市,就需要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及消費者的認可,這就要從產品的源頭抓起,包括縣域特產的選擇,具有區域特性的包裝設計,質量的控制,文化的植入,品牌的落地等等體系的建立及實施。而實際情況是好多縣域產品的包裝太簡單,太粗劣,不能傳達產品的核心內容,不能展示縣域的文化特色,大大降低了產品的市場價值,更無品牌建設一說。
三、抓流通
現在好多人說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就會想到淘寶,除不知更多的平臺及方法都可以運用,而且好多人都明白,既是上淘寶也不一定能將產品賣出去,所以要擴大產品的市場宣傳及交易概率,更多的利用一些門檻低且有效果的平臺,比如微信,優禾網等等。
四、抓服務
在行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同時,更多的是享受網購快速便捷的樂趣及商家優質的服務,所以在做好產品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農村的電子服務理念普遍比較薄弱,而且在實際的人才孵化中這塊的培訓也很不到位,這就大大影響了實際交易的質量。所以要改變思想,讓涉農商家具有很好的服務意識。
五、抓實施
再完美的計劃,不付諸行動也是枉然,按部就班的開展電商運動,相信電商的快速發展將會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