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農產品渠道 提升農產品的銷量
中國地大物博,從來不缺特色農產品,缺的是把好產品順暢送到消費者面前的能力。品牌農業,渠道為王,要打通農產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提升農產品的銷量。
當下,農產品的八大主銷渠道是:批發市場、商超、便利店、餐飲、專賣店、農產品電商、新型業態、深加工。
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目前農產品流通的主通路, 2016 年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約為 4.7 萬億元,占到農產品流通總額的 70% 左右。這是主要銷售渠道,以大宗農產品為主,如蔬菜、水果、糧油等,交易具有顯著的季節性。
農批渠道產品大多以產地品牌出現,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不突出。最近幾年,批發市場變化顯著,讓企業在批發渠道經營品牌產品成為可能。
商超正在成為農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商超具有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的特點,有助于農產品品牌形象的提升。但商超進入門檻較高,要求企業必須有完善的品質保障能力,持續供貨能力,以及營銷組織保障。
近年來,便利店渠道開始了快速增長。在快消品的基礎上,大量便利店開始為社區居民提供包括生鮮、餐飲、居家等一系列的生活綜合服務,生鮮、餐飲也成為便利店的重要利潤來源。
餐飲渠道也是農產品的一個重要銷售渠道。2018 年,中國餐飲收入 42716 億元,比上年增長 9.5% ,成為消費領域中增長最快的門類之一。
專賣店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包括水果專賣店、烘焙店、零食店等。這些專賣店的特點是人口流動性大,擁有一批固定的團購客戶,或是依托當地旅游產業,吸引專程購買“特產”的顧客。
如今,農產品電商對農產品的銷售也十分重要。許多品牌的引爆是從線上引爆,進而又進入到線下。
在渠道選擇方面,農業企業需要進行思維模式的改變,根據自身產品特征挖掘優勢資源,然后選擇定位高匹配性目標消費群體,再選擇高匹配性的渠道模式。
如果企業規模化程度較高,而精細化程度較低,則適合為其他深加工企業提供再加工原料,可以定位于“專業***原料供應商”,目標消費群體就可以選擇深加工企業,匹配性銷售模式就是直供模式;如果企業規模較大,精細化程度較高,產品物理特征較明顯,目標消費群體就可以選擇市民,商超渠道也成為了首選;如果企業生產規模不大,產品區域特征比較明顯,就可以選擇禮特產類消費群體,可以選擇團購渠道;如果產品能夠滿足年輕白領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就可以選擇電商渠道和白領消費群體進行高效互動,甚至進行預售。
聲明:本文章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