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短板?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互聯網+農業”成為了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和鼓勵農民科技致富、信息致富的重要途徑,其中農村電商的作用尤其突出。然而,當前我國的農村電商發展仍面臨若干發展短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農村電商產業基礎薄弱
產業基礎牢固是電子商務發展和壯大的前提。農村電商需要將農產品與市場緊密結合,但農產品本身具有鮮明的特點,影響了電商效用的發揮。
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周期性,不同時間、不同地塊的農作物在品質和產量上存在差異,導致農產品在銷售環節存在不穩定性問題。農產品以傳統農戶家庭生產模式為主,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制約了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不利于品牌價值打造,更缺乏線上線下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體系等。多數農產品保質時間較短,在儲存和運輸中容易發生腐爛霉變,無法保證銷售終端產品品質。另外,農村地區農產品品牌意識不強、宣傳不力,導致農產品在網上銷售的競爭力不足。
2.農村電商人才匱乏
第一,缺乏農村電商的專業性人才。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09億人,但精通電子商務的農民數量還很少。涉及農村電商的整個鏈條,無論是與產業相關的生產、加工、管理方面的技術型人才,還是與農村電商相聯系的維護、財務、營銷、推廣等專業型人才都比較缺乏。
第二,農戶參與農村電商的能力不足。農村地區地處偏遠、規模較小,有一定專業技能或受過較高教育層次的人才流失嚴重,而留守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開展技術培訓難度大,知識接受能力和熟練操作能力偏弱,嚴重抑制了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應用。
3.農村電商所需的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備
第一,開展農村電商的資金匱乏。雖然政府為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給予一定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但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個體農戶資金需求有限,多數金融機構在農村電商資金支持方面缺乏主動性,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同時,農產品生產銷售存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勢必造成在產業發展、設施完善等方面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
第二,開展農村電商的相應基礎設施不完備。農村電商對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有一定要求,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相應基礎設施普遍落后和匱乏,這些基礎設施短板限制了物流網絡的延伸,諸如“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導致農產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存在不及時和不安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