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近年來,互聯網+已把發展的核心轉向了農村,尤其在電商概念的滲透下,農村也成為了擴大市場的巨大商機。
互聯網+下,農村電商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作用呢?
一、思想觀念的改變
早在多年前,大多地區的農村還處在較為封閉的環境狀態下,對互聯網的概念認知較為薄弱,自然也就談不上電商的概念,說到網絡購物,或許農村里的人們會認為這是無稽之談,甚至對于在虛擬網絡中有金錢的往來會缺乏安全感,也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懂電商的意義。但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網絡上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廣泛,從而認識了電商。
走進農村,從一些細節上則可看出,對于互聯網農村電商的思想觀念已逐漸發生了變化,譬如,以前墻上基本都會掛著類似“少生優生”、“種菜種樹”等等的標語,但現在出現的是“不買大解放,老婆不上炕”的農村刷墻體,可見,農村電商的思想已深入民心,開始接受互聯網的這種模式。
二、農產品的促銷渠道
在農村的生存模式基本是靠農作物的收成來維系,但是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始終是他們的痛處,那些頗為豐碩的農產品果實一旦沒能找到促銷渠道,就只能堆積在村里,自產自銷,很難提高家庭的經濟水平。
然而互聯網農村的發展,使得農產品的商家多了貨源渠道,通過農村電商,讓農產品也多了條促銷渠道,許多商家尋找農產品貨源都會偏向于農村向他們進行收購,再者發展農村電商,也可讓同村的農產品發生連帶的促銷作用,互惠互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三、嘗試新時代的便利
互聯網在農村普及起來之前,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村民的購物都僅局限于極少數的小店鋪中,貨物不齊全,一旦有其它物品的需求就要經過長途跋涉到縣城購買。說到農村網絡購物,一開始基本沒有人敢嘗試,由于不了解而害怕上當受騙。但在經過大量的農村電商的宣傳之后,已經有人愿意嘗試了。
農村電商慢慢興起,譬如購買某件商品,花同樣的價錢或者更少的價錢可以不用出村,就能買到同樣的商品,于是村民就抱著試試的心態,價格不貴,萬一被騙損失也不大,最后商品到手覺得和大老遠跑去城里買的沒什么兩樣,嘗到便利的甜頭之后,發覺網購確實是個好東西,省時省力,更加便捷。漸漸地大多數人學會了從互聯網怎么買到怎么賣的電商原理。
四、物流的改進
之前說到的,阻礙互聯網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則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村民即使有網購的需求,但很多物流無法直接到達農村,只能在縣城卸貨,這與村民直接到縣城購買商品沒什么區別,因此而感受不到農村電商真正的便利。
但是在經過各種物流方案的優化,后來物流得到了改進,即便物流到達縣城卸貨,可以將這些產品細分到每個村落的統一收貨點,讓村民們可以步行小段路上門自取,這種方式也比村民各自上縣城取貨要方便得多,于是這種方法的推行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進而也促使了互聯網農村的發展。
“互聯網+”農村已呈現了各種發展姿勢,逐漸地改變了農村的形態,村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認同了網購的便利,相信互聯網農村也將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