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農民意識的提高
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打造以農產品為紐帶,生產、交易、流通和金融等農業產業要素一體化的“訂單式”產銷模式,實現“按需定制”成為了現在發展的關鍵。其中,農村電商加快了農產品的流通,促進了農產品貿易,實現了“按需定制”,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途徑。
然而,農村電商的發展雖然為農產品的銷售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但是在農村電商的發展的同時,農民缺乏了許多創新意識,因此,為了使農村電商更好的發展,其需要提高以下意識:
第一:農民的職業化意識:拋開傳統的以務農為主的工作內容,拓寬眼界,提高思想境界,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現代"新農民",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增值創收。
第二:農產品的質量意識:讓農民能夠了解農產品的種植技巧及學會辨別優劣品質,能夠利用各方資源提高農產品種植質量,從源頭控制農產品品質。
第三:農民的高度安全意識:不僅僅是生產安全化,也要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化,嚴禁以次充好,使對消費者有害的劣質產品流入市場,農民安全意識提高為培訓重點。
第四:生產的標準化意識:制定農產品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管理標準,各個環節實時監督。生產者依據標準規定組織生產和銷售,邀請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監察和督導,全程透明化,讓消費者放心。所以農民的標準化意識必須增加,改變傳統農產品種植及銷售的不規范狀態。
第五:農村現代信息化普及教育: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首先要確保農民能夠準時準確的知悉國家相關政策及發展方向,其次要讓農民及時掌握農業信息及市場需求,能夠根據政策及市場的變化對農業產業進行調整,緊跟時代前沿,不被落伍淘汰。
第六:一部分城市居民農村化:國家提倡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就不僅限于對農民進行培訓,也可以培訓一批對農業有興趣的城市人,對他們進行農業知識培訓,農村實地考察體驗,將城市新思想新作風帶入農村,帶動農民加快現代化的腳步。
綜上,為了使農村電商更好的發展,農村農民需要提高以上意識。只有在意識上有所改變,才能促使農村電商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