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鮮電商VS微商,笑到最后的才是大贏家
較近出現了一個怪現象,生鮮電商們一個又一個倒下了,但是微商界卻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人諷刺生鮮平臺錢多人傻,錢越多越容易倒閉,還不如做微商,賺的錢多!
從規模上來說,微商出錢少,規模小,營銷成本低,在親友或者某個城市里專注賣貨,效率高,賣起貨來也是一個柜一個柜的進貨,一年下來干個百八十萬也沒啥問題,創造了單人單產的較高模式!而生鮮平臺規模大,攤子鋪得很大,盲目擴張城市,想做全國市場,效率低下,忽略了農產品在本地區200公里范圍內銷售的優勢。
從運輸上來講,微商利用第三方物流,租冷庫,充分利用好快遞資源,實行物流外包的政策。而生鮮電商自己跑運輸、跑物流、搞冷鏈,盲目投入,冷鏈是生鮮的電商的關鍵,例如順豐物流就壟斷了陽澄湖大閘蟹的九成運輸,利用好第三方物流,生鮮平臺也能賣得很火。
從產品結構上來講,微商的產品能根據季節來調節,吃楊梅的季節賣楊梅,吃柚子的季節賣柚子,手上的庫存不會太多。但是生鮮平臺上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的背后是庫存的高壓力、高成本。
從團隊組成上來講,微商基本都是社交圈內招人,或者很多就是夫妻檔,速度快,而生鮮電商平臺需要專業的電商推廣、運營人才,但是這些人才是短缺的,很多電商平臺恨不得三倍高薪從競爭對手挖人,也緩解不了電商人才短缺的困境。
從聯合勢力上來講,微商群體注重聯盟,因為不同的社交關系聚集到一起,集思廣益。而生鮮各大平臺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彼此互相瞧不起,更不談聯合了。
難道生鮮平臺接連倒閉已經成為常態?大家都應該一窩蜂去做微商?
其實微商和平臺是兩個不同的渠道,人們喜歡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比,只是因為微商和平臺都是互聯網時代比較火的賺錢方式,但是這兩者是不可比的。因為目標不同,操作方式就不同,微商可能就相當于開了一兩個不大的小門店,日子舒服,壓力也小,能賺錢就好。而生鮮平臺要求規模化、產業化、目標不同,注定了運作方式不同。
那些開倒閉的生鮮平臺只是眾多生鮮平臺中的一部分,他們缺少系統的規劃,所以才會倒閉,畢竟如果生鮮平臺每天幾千單的訂單,不按照路線遠近合理規劃送貨,虧錢是一方面,客戶體驗度不高又會砸招牌。
生鮮電商平臺需要從規模、運輸、產品結構、團隊組成等方面進行系統地規劃。盡管目前生鮮平臺暫時處于劣勢,但是笑到較后的才是贏家。易銷天鷹電商專業為電商平臺做系統規劃,全流程服務,匠心服務到每一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