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解決這些困境,農村電商發展受制約(上)
農村電商自2015年以來,發展到現在,不論第三平臺網上銷售還是自建平臺,各地都做出了一些成績,不過對于農產品的外銷量與滯留量來看只是皮毛。縣域農村電商發展中都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境,林林總總的難題,不解決這些困境,農村電商發展被制約。
1.農產品賣不掉
這就是我們農產品電商的第一大問題“賣不掉”!絕大多數地區,開了網店都成了死店,對于電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電商不是大家心里想的把產品放在網上銷售那么簡單,每個人都這樣做智慧惡性競爭,如果你有專研電商的發展,會發現,線上線下結合是大勢所趨。好比你在網上定了電影票,然后到電影院去看,這就是典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所以,搞縣域電商,還要開拓電商平臺以外的渠道,相互結合才是較好的發展。
2.農產品運不出
農產品電商發展所遇困境中,排在第一位的幾乎肯定是“物流”。運費高、時間長、農村沒網點,這就是縣域電商物流現狀。其實,有時候我們需要逆向思維,農村物流為什么不好,還不是銷量不行,量不行,利潤抵不過運輸投入,自然物流發展不起來。物流難題,看起來是電商發展不好的“因”,其實它是電商發展不好的“果”。因為電商銷售不好,所以物流設施差,惡性循環。
3.農產品供不上
農產品電商較根本的難題——那就是“供不上”!全國絕大多數縣,都存在一個共通的問題,叫做“要啥有啥,要啥沒啥”。對于特色產品來說,在本地銷售可能量大,吃不完,但是真的搬到網上去銷售,有時候根本無法滿足全國消費者的量,這也是大部分縣域“特產”的較根本困境——沒有形成產業,所以根本供不上!
4.農產品低質價
總所周知,我們國產農產品,絕大多數是農戶種植出來的,而農戶生產,較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什么標準,從種子,到肥料,到種養殖過程,農戶都是憑借自己的經驗隨心而行。較關鍵的農產品上市也是大小,好壞參和一起,嚴重影響好品質的形象。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就只能按照劣質品定價,農戶們沒想明白的問題是,究竟是分揀出劣質品賣高價賺的多,還是不分揀一起賣低價賺得多——無標準、無分揀,只是導致低質價的較原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