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電商如何更有機會?
近年來,各類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們都很害怕,各種農藥殘余、肥料、添加劑、生長調節劑已經成為眾矢之的,讓很多市民談之色變,甚至很多市民組團去山里購買水果蔬菜或者是直接去高檔超市里購買進口蔬菜。
似乎農業標準化、現代化都變得只是口號,他們只存在概念化里,畢竟食品不安全,你跟我說這些我也不關心,所以很多打著有機農產品的、綠色農產品的招牌的農產品電商賣得很好,但是有機、綠色這些字眼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或者說不是他們神奇,只是大多消費者病急亂投醫而已。雖然很多中國老百姓開始對健康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偏愛,但是實際上很多農產品的經營都已經陷入了信任危機,涉及到生產、認證、銷售等方方面面。
1、生產環節無人監管
有機農產品成本高、售價高、雖然與普通農產品外觀差異不大,但是生產者為了追求利益,經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按照有關標準作業,甚至有些農民為了增加產量和提升賣相,偷偷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畢竟實際生產過程中并沒有執法部門監管,基本就真的是憑良心做事。
因為每個部門都可以管,但是每個部門似乎都說了不算,多頭管理,相互扯皮是不利于農產品安全的發展的,全程監管需要管創新和細化責任,讓有良心的農民繼續生存,讓沒有良心的農民淘汰。
2、認證環節無人監管
國內很多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包括像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OFCC)等20多家,這些認證機構還是比較正規的,在社會上形成了很好的口碑。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法中介聲稱只有花兩三萬塊錢就能幫忙搞定有機認證,換句話說,如果有機機構可以輕易來買賣,那么整個農產品市場就要亂套了。甚至部分包裝企業不管鑒別就幫助客戶印制有機認證等各種標簽,或者直接把打印好的有機標簽拿出來售賣,給別有用心的人帶來了有空可鉆的便利。
對于農產品電商而言,要想賣得更好,肯定是要嚴格規范和要求的,無論是認證或者生產都是要監管起來,這樣才能越賣越好,江蘇易銷電商認為,農產品生產過程需要建立質量追溯體系,這樣農產品電商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