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生鮮電商格局變化與趨勢走向!
2015~2016年,對于生鮮電商市場來說是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盡管多家具有規模的生鮮電商倒閉,但絲毫不影響生鮮電商市場發展的走勢。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仍然處在市場拓展期的生鮮電商在格局和發展趨勢上有何變化?
生鮮電商市場在摸爬滾打中持續增長
生鮮電商市場在幾年的發展中,電商滲透率已從初期的不到1%,到如今的2-3%,年交易規模超500億,預計未來5年可以輕松突破千億規模。取得如此成效,離不開倉儲物流技術進步,高品質商品的增多,尤其是引入國內農產品,生鮮電商的主要消費人群還是中產階級。
生鮮電商各大電商平臺競爭激烈
阿里系平臺依然是生鮮電商市場的霸主,旗下有喵鮮生、天貓超市和許多小而美的商家。阿里系與京東目前在生鮮電商市場依然占據優勢地位,阿里旗下有喵鮮生、天貓超市和許多小而美的商家。京東也在生鮮電商方面發力,一方面是整合資源:2015年5月巨資入股天天果園,8月戰略入股永輝超市,今年6月收購一號店;另一方面是擴充冷鏈倉儲物流。
垂直電商悲喜交加
2015年,有9家生鮮電商:我買網、順豐優選、沱沱工社、飛牛網、本來生活、天天果園、易果、甫田和美味七七。2015年可以說是生鮮電商O2O較火的一年,但是今年基本上都熄火了。天天果園不久前關閉北上廣線下門店,本來生活的O2O項目“本來便利”下線,愛鮮蜂裁員,還有果食幫的倒閉。生鮮O2O采用線上跟線下結合的模式。一個實體水果店或者食材店如果選址好、經營管理好,是可以正常盈利的。能夠盈利的實體店再結合線上電商,在這套邏輯下,應該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為什么諸多生鮮O2O項目都失敗了呢?
這里面主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種是把一個簡單的購物分割成了兩個環節,前一天線上訂購,第二天還要按時線下取貨,讓消費者養成這種習慣是很難的,因為這樣其實是降低了效率;第二點,也是較重要的一點,線下購物和線上購物是兩類人群,這兩類人群會導致對產品、價格、品質、服務 不同的需求。比如,在社區實體店的主要購物人群是大媽,她們根本不需要線上購物,更喜歡在菜場或水果店展示她們比電商采購人員更犀利的眼光;再比如辦公樓下里的商鋪,這里幾乎沒有線下購物人群,那么靠線上的訂單難以支付商務樓高昂的租金。很多O2O項目線上跟線下的結合是1+1小于2的,生鮮電商本身就難盈利,這樣會加速對資金的損耗,自然很多項目就失敗了。
江蘇易銷電商:生鮮電商市場從較初的試水到千家涌入,到如今,全國已有數千家不同類型的生鮮電商。既然對于吃這件大事,一向是眾口難調,那么,這個近千億規模的市場必將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