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鮮電商線上交易平臺難以持久經營的痛點在哪里?(上)
中國傳統食品行業一再出現的食品安全危機,中國的似乎已經到了這一“升級”檔口。不少人認為,生鮮類食品,特別是能令人信服的生鮮電商線上交易平臺供應機構,將可能是未來三到五年左右下一個熱門的品類。于是,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或傳統企業投入做生鮮電商。
對于新生行業需要摸索克服的困難就比較多,這讓許多熱心投入生鮮電商的企業半路夭折,幾年的生鮮電商線上交易平臺的經營經驗,讓我們發現生鮮電商線上交易平臺難以持久經營的痛點所在。
1.模式過重,同質化嚴重
目前有生鮮電商在線下環節,供應、冷鏈、物流、門店等全部親力親為,以期形成閉環,抬高競爭壁壘。這是非常重的模式,投入成本大,建設周期長,管理難度大,很難做精做專。“輕快”是生鮮電商的突破口,這種“超重”模式,對于盈利困難的生鮮電商,極有可能造成“經營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某個環節崩潰,就會牽一發動全身,想要飛起來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2.資金不足,燒錢過后難以為繼
生鮮電商還處于市場普及的初級階段,培育市場、燒錢圈地在所難免。如果生鮮電商自家糧草儲備不足,極有可能陷入資金困局,難度寒冬,等不到春天。
3.有需求無購買,普及率低
生鮮電商普及率還很低,只有兩成的消費者表明在網上買過生鮮,而對網購生鮮 不感興趣的卻接近三成;接近五成的調查對象表明沒網購過生鮮但有興趣嘗試,這是生鮮電商的主要潛在用戶,但轉化難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