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下半年電商行業發展十大趨勢(上)
經過上半年的洗禮,電商行業已經由資本熱捧走向理性。一大批創業投機者都在電商行業嶄露頭角,同時電商企業也更加注重跨界融合, 展望下半年,電商行業將隨著資本化及VR、AR的技術的走紅迎來一次技術變革。
趨勢一:垂直電商受寵
今年上半年,電商領域幾乎沒有一家傳統電商企業獲得融資,但真正定位清晰、瞄準特定消費者的垂直電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21家初創垂直電商項目獲得天使投資,A輪的有39家,B輪的有15家,C輪的則有12家。
在阿里、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平臺已攻城略地多時之際,垂直電商成為新項目的切入點。此外,前面一大批電商已經培養起了消費者的電商消費習慣,垂直電商模式也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雖然資本對垂直電商仍抱有一定的興趣,但隨著行業洗牌以及經濟持續低迷,沒有“真本事”的電商將加速被淘汰。
趨勢二:電商巨頭整合
在阿里、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平臺已攻城略地多時之際,垂直電商成為新項目的切入點。此外,前面一大批電商已經培養起了消費者的電商消費習慣,垂直電商模式也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雖然資本對垂直電商仍抱有一定的興趣,但隨著行業洗牌以及經濟持續低迷,沒有“真本事”的電商將加速被淘汰。
今年下半年,圍繞著巨頭的整合案例將更多。BAT等互聯網巨頭擁有其他投資機構在投資互聯網領域方面無法比擬的優勢。
趨勢三:中概股回歸
市值被低估幾乎是所有上市企業私有化時都會提到的原因,而此前A股市場的良好表現成為中概股集體回歸的催化劑。雖然目前國內股票市場表現不佳,但給予電商企業的期望空間還是非常高的。巨大估值差成為吸引中國電商企業回歸的誘因。此前瘋狂想要在美國股市謀得一席之地的電商企業紛紛回歸。
中概股回歸已是大勢所趨。此前A股的牛市表現已經把中概股回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之前中概股給美國市場留下的不好印象也將給其他中概股帶來壓力。雖然目前國內股市整體疲軟,但這只是相對的,個股還是存在非常大的機會。此外,國內政策方面也在為中概股回歸鋪路。不過,互聯網中概股已回歸殆盡。
趨勢四:資本趨于理性
融資不暢、資金鏈斷裂是今年上半年電商企業倒閉的共同原因,尤其是對于剛剛創立不久的O2O項目。這些創業項目都是在拿到融資后便開始進行瘋狂的擴張圈地,企圖通過市場占有率方面的優勢擠垮對手,或取得資本認可,但企業并未在商業模式上有過人之處,也較終被資本所拋棄。
資本和創業者已越來越理性。參考目前出行、外賣等行業的現狀,接下來燒錢的程度將會進一步減小。完成融資的企業發展戰略將更加謹慎。此外,萬能的O2O將進一步消亡,仍將有一批非剛需項目將會倒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也將有更多的行業巨頭被收編或合并。
趨勢五:監管收緊
在政策左右下,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領域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跨境電商新稅制 結束“免稅時代”,依靠政策紅利謀生的跨境電商已經失去生存的土壤,特別是那些依靠母嬰等單品打天下的跨境電商更是走到了十字路口,僅靠打價格差的跨境電商優勢漸失。
新稅制等一系列政策并非要把跨境電商打入死牢,但也絕不允許螞蟻搬家般的跨境電商通過價格的不公平競爭擾亂市場。在拉動消費回流的大趨勢下,以及保證市場交易公平的前提下,雖然給了一年緩沖期,但政策收緊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