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農產品滯銷,自建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
較近網上經常爆出新聞,例如禮泉縣煙霞鎮出現蘋果長期滯銷的局面,碭山蘋果滯銷,甘肅平涼有10萬噸蘋果無銷路。很多平臺紛紛打出了這樣的廣告語:幫幫農民伯伯吧,再配上農民伯伯抱著蘋果痛哭的照片。隨后就會有一些大型企業通過平臺購買滯銷蘋果,幫助農民伯伯解決問題,但是這樣做農產品電商真的好嗎?
中國的農產品滯銷從來不會因為政府關注、媒體報道或者公益售賣而停止。農產品如何自救?如果通過網上交易平臺來進行自救,那么一定要通過悲天憫人的策劃方式嗎?無論是新疆的大紅棗還是碭山的蘋果,這樣的例子全中國遍地都是,請問: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農產品沒有相應的數據來指導生產,再加上農民喜好貪便宜的心理,當政府鼓勵大量種植的時候,農民為了政府的補貼,就會拼命種植,當成熟期到,大量的農產品就會像洪水一樣的涌來,價格只會有遭遇滑鐵盧。
既然這樣那么不如自建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平臺給農產品提供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并且可多種農產品同時銷售,實現一村一品,而不是整個政府盲目鼓勵生產。另一方面,通過自建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長期穩定銷售,獲得銷售的大數據,用數據指導生產,可調節生產,建立品牌特色,根據今年銷售的市場容量來指導預期的市場容量,來指導生產 ,如果需要擴產,就需要嚴格的申報審核。單純靠補貼去引導生產,拿種了多少畝,產了多少噸做政績,無疑等于拿農民的未來開玩笑。當然這個自建平臺不是指讓農民來自建,是希望相應的政府能真正將農村電商落實到農民的利益上。
江蘇易銷是自建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的專業教練,手把手教會農民做電商,幫助農民真正實現盈利,為農民的未來認真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