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鮮電商物流運輸瓶頸解決方案
冷鏈成本高、設施少一直是阻礙我國生鮮電商發展的主要痛點之一,這也成為中央經濟在工作會議上首要解決的問題,幫助企業降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想生鮮電商遠離倒閉厄運,需要盡快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和政策,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成為生鮮電商物流運輸瓶頸的重要解決方案。
生鮮食品跨省多為常溫運輸——冷鏈配送資源捉襟見肘
同樣是貨物運輸,快遞與物流的差別還是很大的,較大的區別在于快遞是提供門到門服務,而物流是港到港、站到站,貨物到達固定站點在分配或者自提。而冷鏈物流的運輸過程突發狀況又比較多,因為需要冷藏生鮮食品所以過多頻繁打開門分別派送,使得冷藏的溫度不好控制,無疑又難以避免生鮮的質量。還有用戶不能及時接受,放在固定地方存放也會使得食品質量下降,長期以往減少客戶粘性。冷鏈配送不給力,已經成為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
電商企業規模小,質量參差不齊——冷鏈配送成本高
生鮮電商與蔬菜與海鮮批發有所不同,雖然都是生鮮,但生鮮批發走量基本都是在較新鮮的時候售出,批量運輸成本較低。而生鮮電商面對的是散客,一家一點的量又需要挨家挨戶的送貨根本無法通過提高規模來降低冷鏈運輸的成本。還有一點,因為我們目前冷鏈快遞運輸不同于普通快遞,成規模的少,服務質量更是參差不齊。較關鍵的是冷鏈物流投資大,快遞價格卻不比普通快遞高多少,這樣更沒有多少企業愿意做冷鏈物流。
而且,從整體上看我國的冷鏈基礎設施不足,日本都能達到冷藏車占全國載貨汽車總保有量的2%,而我國僅僅為0.3%。
冷鏈運輸行業要走專業化道路——離不開政府的幫助
盡管冷鏈運輸行業當前困難重重,但是越是難越是有發展機遇,推動冷鏈配送的發展,將會有效激發市場需求。
生鮮電商物流運輸瓶頸——降低冷鏈物流運輸成本,走上專業化道路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1、包裝材料和冷媒技術的創新
例如,順豐研發的EPP循環保溫箱重量更輕、更抗壓耐摔,就降低了冷鏈配送成本;在“較后一公里”配送時,順豐改用自主研發的超低溫蓄冷劑代替干冰配送冰激凌,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延長了保冷時間。
2、借助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
目前我國生鮮食品冷鏈派送成本高,存在的客觀原因是運輸多是單向的,導致線冷藏車常有空車返還現象。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幫助冷鏈配送企業找出既保鮮又節能的配送溫度,也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3、細化標準、加強監管必不可少
發展冷鏈配送,政府部門細化標準、加強監管必不可少。一家冷鏈物流企業員工表示,冷鏈運輸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也沒有具備強制力的標準,冷鏈配送質量參差不齊與此不無關系。專家認為,要解決冷鏈配送資源不足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還需為企業清障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