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紡織服裝市場電商模式分析
紡織服裝市場電商運營不乏一些成功案例,那么他們的模式都是什么樣的呢?
(一)柯橋模式
《2016-2020年中國服裝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輕紡城(600790)是建立在中國較大紡織布匹生產基地--柯橋之上的市場,但市場并沒有躺在“布匹上”睡覺,而是主動尋求“布匹”產業鏈價值的提升,并通過“會展、品牌、創意”等系列活動,逐步開設服裝服飾市場和服裝創意設計總部,增加了紡織產業鏈的附加值。即產業鏈式的擴張:紡織生產-紡織市場-紡織展會-服裝市場-服裝創意-紡織服裝一體化產業鏈運營,成為紡織服裝市場產業鏈擴張的榜樣。
(二)義烏模式
義烏國際商貿城在完成了一、二、三期小商品市場轉型的基礎上,借助市場平臺帶動了相關制造產業的發展,在完善小商品市場的基礎上繼續向服裝市場領域進軍,規劃建設中的70萬平方米服裝市場將締造義烏服裝市場的新“神話”。即市場鏈式的提升:綜合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國際采購中心-服裝品牌市場。成為以市場帶動產業繼而完善市場品類的典范。
(三)常熟模式
常熟服裝城作為中國老牌服裝市場,沒有簡單的走“大市場、大批發、大混合”的老路,在大多數老牌專業市場為同質化競爭而苦惱之時,他們開始探索“你綜我專、你專我精”的創新之路。即產品鏈式的細分:服裝市場-男裝中心-女裝中心-童裝中心-褲業中心-鞋業中心-外貿內銷中心等,為中國老牌服裝市場做強、做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四)天雅模式
北京天雅集團在經歷了服裝市場中“售貨、經銷、代理、批發、市場”的各個環節后逐步進入服裝市場領域。有了服裝的銷售基礎,再開發服裝市場,自然形成了精誠運營服裝市場的理念。即運營鏈式的轉型:租賃攤位-承租市場-建設市場-管理商城-運營品牌-專業市場運營商。為中國服裝市場運營商體系的形成樹立了標桿。
(五)白馬模式
白馬服裝市場素以“單位面積交易量較高”、“市場價值含金量較高”的“鋪王”著稱,并依靠“雙品牌運營”和“會員式孵化”稱雄天下。即,品牌鏈式的衍生:專業服裝市場-品牌服裝市場-品牌商戶、商品-品牌運營、聯盟-品牌投資、擴張。為品牌服裝市場的集約化運營創造了奇跡。
這五個紡織服裝市場電商模式,都可以說是行業內比較有名的。當然,有些名不副實,夸大其詞,其電商之路并不是那么好走。但不得不說的是,紡織服裝市場電商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