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大整治:暴風雨后,誰是幸存者?
易銷導讀:此前出臺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各地政府在接到《方案》后不同程度地推進相關研討,牽頭制定符合本省份情況的細分行業監管細則。
國務院開始了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此次與以往不同在于是“整治”,而非“整頓”,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內種殺機,你懂得?
新政出臺,90%的P2P平臺或將違規處罰
方案提出要“嚴格準入管理”,要求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需要依法接受準入管理。同時強調“互聯網企業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不得依托互聯網開展相應業務,開展業務的實質應符合取得的業務資質!睂τ谖唇浵嚓P有權部門批準或備案從事金融活動的,由金融管理部門會同工商部門予以認定和查處,情節嚴重的,予以取締。
從各地看,年初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的工商部門先后停止“投資類”、“互聯網金融類”等企業注冊登記。一般來說,年化轉化率超過15%的P2P平臺在現在已經相當少了,在整改方案具體實施之后應該會更加稀少,至少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過高投資利率的項目是不合理的。
另外,《方案》規定平臺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非法集資,不得自融自保、代替客戶承諾保本保息、期限錯配、期限拆分、虛假宣傳、虛構標的等等。若按監管的要求,90%的P2P平臺存在違規行為,將被整改或者被清除出去。其中關于不得發放貸款這一現象,盡管大部分P2P平臺都已回歸信息中介的定位,但也有少部分平臺,如活期產品的P2P平臺,會有發放貸款的嫌疑。
方案中指出,對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資金賬戶、股東身份、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等情況進行全面監測,意味著自融、資金流向不清晰、稅務等問題都將全面暴露,目前的P2P平臺大部分都要先開始內部整改了。
第三方支付再遇“緊箍咒”
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開展得如火如荼,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分支,第三方支付的整治也在意料之中。
《方案》指出,人民銀行或商業銀行不再向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防止支付機構以“吃利差”為主要盈利模式,同時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連接多家銀行系統,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支付業務應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進行。這些網上的“錢莊”從2010年至今已經接受了國家大大小小無數次整改,這次互聯網金融整改方案果然又把它們帶上了。
互聯網金融亂像,與中國式“釣愚”
那么,昔日作為創新典范的互聯網金融,為何如今有淪為騙子集中營的嫌疑?在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時候,部分業界人士將其視為放松監管的不二途徑,為互聯網金融站臺喊話更是屢見不鮮,當時如果對于互聯網金融提出質疑,近乎走在金融創新對面。
對于監管機構而言,對已有金融機構分類監管已經相當完善,當互聯網金融出現之際,更多以觀望態度觀察,這一態勢其實提供了互聯網金融行業集體爆發的時間窗口,成為不少人借機掘金的機會,無論是合法途徑還是灰色途徑,監管空白也成就了業內業外闖入者公認的黃金機會。
從更大的圖景來看,不少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野蠻生長,本身源自企業與居民被壓抑的需求。在金融抑制之下,從企業端看,由于不少信貸資源被投放給回報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導致不少民營企業存在未能被滿足的融資需求;從居民端看,現實之中的資產價格暴漲使得民眾對于投資回報有了更高期待,這導致銀行存款利息甚至銀行理財產品難以滿足居民投資需求,于是各類回報率高于10%的信托產品甚至回報率更高的P2P產品成為近些年的熱門之選。高得離奇的投資回報率吸引了對風險估計過低的投資人,多數人都以為自己不是較后接盤者,能夠在信用崩塌之前及時撤出,甚至在風險爆發之后也寄托于政府出面解決——即使是民企創辦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不少投資者眼中其實也隱性擔負了政府信用。
投資者的中國式邏輯看起來難以理解,卻明顯不缺乏民間智慧,F實的狀況就是當產品購買者人數過多時,處于金融維穩考慮,地方政府有時候真的不得不出手相助。在這一過程之中,事發之前,現存監管條款顯然滯后;事發之后,如果政府信用介入,則無疑助長了道德風險。
“穿透式”監管與“重罰式”懲處
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各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監管力度。但是由于我國行政體系復雜多樣,各部門間出現“踢皮球”的現象也不在少數。為了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發生,方案多次提到對互金要采取“穿透式”監管,這意味對于互金的監管將打破“身份”的標簽,從業務的本質入手。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較終投向穿透聯接起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業務性質,更有利于監管快速地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
從方案看,配合專項整治,還將建立舉報和“重獎重罰”制度。方案指出,針對互聯網金融違法違規活動隱蔽性強的特點,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建立舉報制度,出臺舉報規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設立舉報平臺,鼓勵通過“信用中國”網站等多渠道舉報,為整治工作提供線索。推行“重獎重罰”制度,按違法違規經營數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對提供線索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獎勵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強化正面激勵。
另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即將上線,設立的互聯網金融舉報平臺,除了給到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一個舉報的窗口外,一些較大規模的非法集資案件,也需要群眾提供線索偵破。
各地監管緊隨其后,整治思路趨同
隨著國務院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的出臺,各地的清理整頓活動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北京市金融局正在探索北京網貸行業監管的“1+3+N”模式!1”是充分發揮北京市網貸協會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功能,并在協會建立黨組織,形成“自律+黨建”的行業自律管理體系;“3”是采取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金托管三大管理措施;“N”是代表各家網貸企業。北京市金融局希望以此推動網貸協會組織開發產品登記系統和信息披露平臺,會員所有產品信息全部登記在系統中,各網貸企業按要求通過系統平臺進行規范的信息披露,推動企業信用建設和守信自律。
5月25日,遼寧省政府召開遼寧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部署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從該日起至2017年1月底,遼寧省將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重點領域包括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等。根據工作安排,7月底前為摸底排查階段,11月底前為清理整頓階段,明年1月底前進行驗收總結。
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祭出嚴苛監管。該會出臺了《江蘇省網貸平臺產品模式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要求公司在發行新的產品類別、推行新的發展模式前5日內,將產品或模式說明、風險提示、合法合規性說明等相關材料報協會進行事前備案。對于備案材料不合規的平臺,該協會將關閉其備案窗口、甚至對其進行自律懲戒的懲罰措施。這是全國首例正式出臺的網貸平臺事前備案管理辦法。事先備案有利于加強個人網貸平臺(P2P)網貸企業在產品創新過程中的審慎性與合規性。
而在上海召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內部會議上傳出消息,上海政府對互金專項治理行動將于6月開始,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摸底排查任務將落實到區縣,在兩個月內實現對互聯網平臺全覆蓋式監管。一行三局的主要負責人和整治工作的相關配合機構負責人也參加了當日的會議。在上海區縣實施摸底排查之前,一行三局和上海市工商局,還會針對其主要牽頭管理的領域擬定針對性的排查框架和標準,匯總到上海市金融辦形成較后標準下發。
其實早在今年1月,北上深三地紛紛收緊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登記注冊,從源頭防控風險!斗桨浮烦雠_后,各省級政府聯合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主要從在工商系統登記注冊的企業入手,進行業務性質界定,以便分類處置。如今,監管已經逐步落地,進入對風險進行逐步排查,分類處置的階段,由此來看,互聯網金融監管正在穩步推進。
暴風雨來的更猛烈,誰將是幸存者?
監管機構加強規范,對于已經在市場當中經歷了風浪、能夠成長起來的企業而言,必然是一個機遇;ヂ摼W金融法制法規的建立,對于現有的投資者和機構而言,是建立一種規范化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金融監管的外力刺激,能夠加快行業的優勝劣汰。大量不合規的平臺會被清理出局,完成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良幣驅逐劣幣后的互金行業將獲得理性回歸,市場空間變大,P2P能否恢復到兩年前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后,誰將是幸存者?這是真正的“生存”與“死亡”的抉擇,“合規”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