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鏖戰方酣 2016年市場規模將達4675億元
近兩年,淘寶、京東、蘇寧紛紛下鄉刷墻搶占農村藍海。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突破了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頸,帶動各類工業品和消費品下鄉,提升了農民福祉,釋放了消費需求。
阿里平臺的農產品賣家數量,從2013年到2015年就實現了翻倍。到2015年底阿里集團已啟動了14000個村淘點,招募了12000多個村淘合伙人,其2016年的目標是村淘點增到40000家。
目前,京東鄉村推廣員達到20萬人,服務20萬行政村。京東縣級服務中心1400多家。京東幫服務店布局1400多家。地方特產館特產店已達到700多家。京東農資電商的合作涉農企業已達到200多家。已授權的京東農資服務中心達到65家。
農村市場成為電商戰略發展的新重地。電商下鄉關鍵在于激活農村市場消費潛力。應抓住“互聯網+”的政策機遇,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將電商自身的品牌優勢和本地經銷商的渠道優勢結合起來。目前主要是推動工業品下鄉,未來還應使農產品進城,讓電商下鄉成為實現消費公平、縮短城鄉差距的重要實踐。
5月16日,國內知名電商研究機構、互聯網+智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發布了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特征、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2015年B2C網購交易市場份額占比、2015年中國網購用戶規模、2015年中國移動網購交易規模、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015年中國農村網購交易規模等。
報告顯示,廣闊的農村市場已經成為電商巨頭群雄逐鹿的“戰場”,2015年,阿里、京東未代表的電商巨頭們集中火力拼“農村電商”。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1817億元,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3530億元,同比增長94.3%。預計到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將到4675億元,成為零售電商市場新增長點。加上電商們的進一步渠道“下沉”,城市網購與農村網購的距離將逐年減小。
研究表明,不少電商們發展農村電商時,往往從從生鮮電商品類著手,然后向各領域延伸。據中國生鮮電商網企業數據庫監測顯示,目前在生鮮電商市場包括五大類:1)大型綜合平臺:阿里巴巴的天 貓和淘寶、京東生鮮、1號店生鮮、沃爾瑪生鮮、蘇寧云商(蘇寧易購);2)垂直電商: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菜管家、美味七七等;3)O2O電商:廚易時 代、豆果網、訂菜網、本來生活、青年菜君、調果師、我廚、五百家、果果噠、每日優鮮、天天果園等;4)一畝田、鏈農、鮮易網等;5)傳統企業“觸網”:永 輝超市、沃爾瑪、樂購等。
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而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第十三次聚焦“三農”,讓這股熱潮風頭更盛。在此背景下,國內首部“互聯網+農業”巨著《農業互聯網》正在編寫。該書全面解析農業互聯網現狀、問題、挑戰、傳統農業如何轉型升級等,十大模式、逾30個“互聯網+農業”案例重磅呈現。
京東農村電商發展的圍繞“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和生鮮電商戰略。
與京東對比,阿里農村戰略是構建農村淘寶的天、地、人三網,而蘇寧則是蘇融合線上線下發展農村O2O。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京東深耕“互聯網+農村”生態圈,專注于農村市場產品覆蓋、農村金融、農村物流整合等領域,通過線上與線下(O2O)運作,建立自身獨特的產品優勢、快速推進農村市場的覆蓋,成為了中國農村電商市場的重要開拓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農村電商的占比還相對較小,但是伴隨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的普及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通過網絡平臺出售自己的農產品,而且這種需求正在不斷擴大。京東等電商的渠道下城,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滲透都為農村市場的電子商務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農村電商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中的熱門風口之一,這也注定瞄準農村經濟的電商玩家不會只有阿里、京東、蘇寧等。從較初的農村建店,到構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電商巨頭逐步搭建起了面向農村的生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