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思維落地為什么這么難?
記得又一次在飛機上,我的鄰座,一直在睡覺,結果快要降落啦,空姐來喊醒他:“先生,先生,要給你加個毯子嗎?”鄰座驚醒,換個姿勢繼續睡,但可以想象他已經很難進入深度睡眠了。
空姐錯了嗎?
從空姐的角度,她們似乎正在努力提供 服務,可是卻選擇了錯誤的時間。
從客戶角度,客戶當前較需求點是不被打擾的睡眠環境,而不是毯子,客戶錯了嗎?
no!
只是因為空姐沒有做換位思考,為什么不換位思考呢?因為換位思考要深入到對方的場景,用心去感受對方當時的需求,這其實是很麻煩很啰嗦的事情,也很難標準化的。
空姐經受的職業培訓可能是:給睡覺的乘客加一個毯子,會提升用戶滿意。可是,她們執行的過程中沒走心,沒觀察,沒思考,直接把用戶滿意改寫成用戶不滿。
人們普遍認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用戶思維,以用戶為原點去考慮問題,去打造極致的產品和服務,有了極致的產品和服務體驗,用戶才會從使用者變傳播者。
道理雖然如此,真正成功踐行的企業,非常稀少。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戶思維的落實需要高度走心,也需要短期內付出成本。
比如,當用戶在微博上津津樂道地曬出三只松鼠送的封口夾、果殼袋、濕紙巾的時候,同行可能恍然大悟:這很容易啊,我怎么沒想到呢?也有同行可能想:這要增加成本啊,太麻煩,算了,只要產品受歡迎就行了。
同行的這兩種想法,其實都反映了執行用戶思維的困難所在:第一,想不到去做,因為沒有用心去融入用戶使用場景,所以沒有這種靈感;第二,想到了卻不愿去做,因為要增加成本,短期又不能直接帶來銷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