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害傳統商品市場奪命狂奔?
編者按
萬達百貨陸續關店,義烏小商品市場急遽降溫——實體零售的頹勢,正在不知不覺間,蔓延至上游的商品市場。穹頂之下,專業市場如何抉擇?
互聯網重構信息權力實體商業遭遇挑戰!
一直在湖南做服裝生意的林芳,2015年新進入湖北荊州萬達百貨開店,然而裝修完營業不過半年,商場突然而來的一紙限期撤柜令,卻讓林芳的前期投資都打了水漂,她為下兩季的服裝支付的訂金也無從收回。業態調整,撤柜,關店……作為全國較大的連鎖百貨商店,萬達百貨在7月份傳出了要關閉國內40多家店的消息,占到萬達百貨所有門店量的近一半。事實上,互聯網,正在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就像日漸凋零的大型城市賣場,即使是曾經再強勢的商業地產大佬王健林們,同樣也無法抵擋注定黯淡的商場頹勢。而現在,這種互聯網鲇魚游戲,正在開始從傳統商場向下一個角斗場蔓延——商品市場集群。去中心化、減少中間環節、需求更個性……“互聯網沖擊波下,包括服裝、副食品、小家電、百貨類在內大而全的市場集群很可能是首當其沖的產品。”一如一位浸染商業地產多年的專業人士所言。
趨勢。大勢。順勢。
上海,淮海路瑞興、美美、先施、OPA商場等百貨店先后撤離;廣州,好又多東山口店、新供銷百合等連鎖超市停業……自2014年以來的關店潮不僅沒有平息,反有洶涌之勢,實體門店 “壓力山大”;而另一方面,實體零售的頹勢已在不知不覺間,蔓延至上游的批發市場。義烏是全球較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在這座不大的縣級市里,聚居著20多萬個經營戶。每天早上9點左右,他們中的大多數就要出發,趕往大大小小的批發市場,打開他們在市場中的店鋪大門,開始一天的生意。而在每天的高峰出行時段,堵車似乎就成了司空見慣現象。但是,近兩年來,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這個縣級市里發現。“這兩年路沒有以前那么堵了。” 一位常年迎送外來采購商的當地司機董師傅有著較直觀的感受。在中國連鎖經營百強中,去年有23家企業關店數超過新開店數。百強企業正式用工人數比2013年下降0.3%,減少用工的企業數已超過增加用工的企業數。2015年初,美國連鎖巨頭彭尼公司宣布,年內將關閉39家店,并同步減少員工數量。英國樂購表示,今年將關閉43家無法盈利的門店。德國較大的百貨連鎖集團考夫霍夫接連關掉分店……“‘黃金時代’一去不返。”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認為,就發展現狀看,從營業收入到利潤比例,實體店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難題。超飽和的同業競爭、電商日益主流化、服務能力不足、高成本等,但這些原因背后較關鍵的因素也許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不得不承認,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商業的快速融合進程中,以百貨業為代表的傳統零售業態和以商品交易市場為代表的商品批發業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從產品的分類上來看,尤其是那些標準化、輕物流的商品,受電商沖擊較為嚴重。一位資深商業地產人士指出,透過紛紜的現象,這場沖擊的實際上是一場信息權力的重構——追求買賣差價、制造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本質上是一種信息權力。互聯網一來,很多傳統生意渾水變清渠,沒得做了。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在談及傳統實體店和電商時,曾用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實體店與電商之間,是一場大刀與機關槍的對壘。“過去企業增加的經營成本,可以通過提價,一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現在,商品價格更透明,要轉嫁這部分成本難上加難。”在好鄰居連鎖便利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陶冶看來,當提價受阻,一些管理滯后的實體店只好閉店止損。而隨著下游的零售端遭遇寒流, “互聯網+”時代,上游大而全的傳統商品市場,也正在經歷一場推枯拉朽的顛覆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