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電行業+互聯網催生無限可能
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自1978年以來 破7,我國經濟放緩已經成為定局,五金機電行業正面臨痛苦的轉型,承受業績下滑之痛。但是,互聯網、通信及相關產業卻獨樹一幟,大踏步向前邁進。“互聯網+”到底會為我國機電產業帶來哪些改變?傳統產業融合互聯網將出現哪些新機遇?
互聯網機電行業變革的催化劑
機電行業是一個看似黃昏行業但是卻是潛力巨大的市場,就泵這個產品來說,泵是僅次于電機的第二大較常用的工業設備。目前,全球已有數以百萬計的泵正在工作著,輸送著成千上萬種液體。機電產品其特殊性讓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構成,它有著一批忠實且長久的受眾,互聯網+的出現就似一場及時雨,沖刷掉了機電行業發展的窘境,打通了這條積垢的通道,從產品、渠道、顧客價值等各個推動機電行業的變革。
機電行業+互聯網催生無限可能
納聯機電創始人林利兵在2016年溫嶺機電展提到,無論從市場還是從社會經濟構成來說,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如何運用“互聯網+”來推動優勢機電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網絡和產業之間的融合形成新的價值鏈、產業鏈、新的服務模式和業態是較關鍵的。納聯以前想做的事情、現在在做的事情、以后持續做的事情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積極的整合上下游資源,采用信息化技術立足機電行業,充分利用上下游資源建設以納聯機電為核心的機電產業服務平臺。
立足傳統產業做互聯網+助力機電行業更上層樓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說是‘互聯網+產業’更多的說是產業+互聯網,傳統的機電行業進行互聯網化改造,并不是簡單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簽就可以了,而需要企業從自身經營理念發生轉變,用互聯網思維去自我改革。”納聯機電創始人林利兵如是說同時他還是說:” 每個行業是不一樣的,做機電需要尊重機電行業的規律,而不能套用做電視機的經驗,機電行業不等同去其它行業,機電行業的產品確切的說是半成品,客戶在使用時,需要進一步的安裝和調試,同時客戶在使用機電產品時,大多數是為了創造價值,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其損失的不是一會兒不看電視,而是損失在維修和更換期間所產生的其他間接價值。納聯機電立足機電行業去做機電行業+互聯網,構建以線上網絡渠道、線下連鎖門店為主要構成體的機電行業服務平臺。
找好產品和好人一起合作,讓納聯成為客戶身邊的機電服務專家
互聯網的本質是工具,互聯網不能掩飾產品本身的問題,互聯網會利用其便利性,讓問題曝光的可能性會增加,所帶來的影響也會增加,納聯建設完整的產品體系,通過正確的利用互聯網推動企業的產品改進和提升,在滿足客戶基本需求的情況下,提高客戶滿意度。納聯在2016年,積極優化產品線和入住商,推動產品結構調整。納聯發展線下區縣加盟店、鄉鎮售貨點以及農村/社區機電經紀人,專業化的大客服體系,以及第三方服務機構,共同鑄造納聯機電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讓納聯成為老百姓身邊的機電服務專家。
(轉自華東五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