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零售再被瓜分 電商火拼年貨節劍指農村市場
農歷新年將至,被實體零售視為較后的專屬節日的年貨節,如今也大有被電商瓜分之勢。
近日,天貓、蘇寧、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陸續開啟“年貨節”促銷活動,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
其實早在去年11月,阿里巴巴就正式對外宣布啟動“淘寶年貨節”。阿里方面表示,一方面要更好地服務農村,另一方面將農村更好的商品提供到城市消費者手中。
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伴隨著大批人口從城市向農村遷徙的過程,城市的產品下行到農村,農產品上行到城市,過去這種物的遷徙是由個體人力來完成,如今隨著消費的升級和流通方式的改善,電商和物流企業完成了這樣的貨物遷徙,這也是各大電商發力較后的年貨節的背后邏輯。
“由于中國人過年期間異地遷徙的問題,這幾年網購年貨禮品已經越來越成為趨勢。不僅如此,生產企業也推出各種適合于線上銷售的年貨禮包,吸引城市消費者的同時也吸引力一部分農村網購人群”,某電商品牌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位于安徽蕪湖的零食電商三只松鼠在“年貨節”期間就戰績喜人。數據顯示,在剛剛結束的阿里年貨節期間,該品牌創下了5天賣出5億元堅果和零食,發出320萬個包裹的紀錄。
在銷售的產品種類上,較受歡迎的當屬該公司推出的年貨大禮包產品。據統計,上線以來三只松鼠累計賣出560多萬個大禮包產品,其中今年年貨節五天內就賣出了200多萬個,平均一秒鐘賣出近5個大禮包。
“消費者需求不能被滿足只是個表象,供給配錯了才是問題的實質”,結合當下的供給側改革,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介紹稱,三只松鼠在改造傳統農產品銷售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目前該公司研發了一套松鼠云質量系統,通過這套系統,用品牌和數據的方式,將消費者與生產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消費者對產品的實時評價,會快速反饋至生產端,并倒逼生產者進行改進,進而上線更契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我們上線什么產品、采購什么產品,不是由領導決定,也不是由采購人員決定,而是由消費者決定”,該負責人稱。
網絡年貨節的興起,也給一些實體店帶來了沖擊。一家銷售干果的實體店店主表示,雖然每天前來采購干果的消費者不少,但大多是年長的消費者,很多年輕消費者都選擇到網上采購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