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需要什么樣的企業家精神?
摘要:是頂峰跌落之后的反彈力,是放棄一切,從頭再來的能力,是匠人精神。
12月29日,無錫互聯網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以“創業 + 企業家精神”為主題的無錫2015年度創客大會召開,二是“中國質造”無錫產業帶項目啟動。
阿里巴巴推進中國質造,是自身平臺建設的需要。和地方政府聯動,以期提升淘寶平臺的貨源質量。盡管引發諸多的詬病,但對推進中國產業升級是個有益的嘗試。
經濟三大引擎是:投資、外貿和消費。投資的杠桿已被過度使用;外貿要講究國際慣例,還得遵循別人制定的規矩,騰挪空間有限。十二五后期一直在“挖掘需求潛力”,是在需求側方面下功夫。現在輪到供給側了,這也是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
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當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的唯一選擇。企業唯有主動轉型,才能適應和存活。
所謂轉型,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型和人們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
目前的企業轉型,就是要用互聯網時代的思維和工具去改造和優化原有的結構和模式,以適應時代、環境、市場的變化。轉型一定是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決不能一蹴而就。 轉型要分階段進行,我們目前所學習和實踐的網絡營銷實際上可以視為轉型的第一步,或者切入點,緊接著,是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的轉型,以適應新營銷模式的變化。較終是企業整個價值鏈的轉型。轉型的目的,是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業轉型并不意味著推倒重來,而是要發現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不足,發現市場上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聚焦自己的主業,加強核心競爭力,單點突破,在一個方向上做到極致。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王石認為,就像巴頓將軍說的,是從頂峰跌落之后的反彈力。 那些抓住了改革初期紅利的既得利益者,時勢造就的英雄,“風口”上的得勢者,檢驗是不是具備企業家精神,就看他如果放棄一切,是不是具備從頭再來的能力。 互聯網上有許多一夜暴富的神話,但大潮退去,較終只有那些用“匠人精神”做產品和服務的人,才會在新常態的互聯網時代長久生存下去。匠人精神,是以單點突破和持續迭代的精神,去做極致產品。
“匠人精神”,就是新常態下的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