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到底是什么?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比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讓很多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互聯網也會像電一樣,作為一種生產力工具,給每個行業帶來效率的大幅提升。
首先,不管你是誰,都應該知道“互聯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國家要制定“互聯網+”戰略。這其中的“+”就是指傳統的各行各業,用互聯網與傳統企業、傳統專業市場進行有效聯合,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成就自己的新價值。“互聯網+”使得互聯網已經逐漸跳出一個行業的范疇,正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新引擎,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環境和資源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政府工作報告這樣解釋“互聯網+”: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使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說起“互聯網+”,你會想到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在線教育、在線旅游、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物聯網、車聯網、移動醫療、云平臺等。
在民生領域,你可以在各級政府的公眾賬號享受服務,如某地交警可以60秒內完成罰款收取等,移動電子政務會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工具。
在醫療領域,將有更多醫院上線App全流程就診,支持網絡掛號,你的就醫時間就會被節省,就醫效率也將提升。
在教育領域,面向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IT培訓等多層次人群開放課程,你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上課。
總理提出“互聯網+計劃”后過去二百七十多天,互聯網+究竟為中國帶來了多少變化?又是怎么樣影響你的生活的?你的家鄉,在互聯網+的地圖上排第幾?你的事業,是在互聯網+的大浪潮頭上,還是被拍死在沙灘上?互聯網+不單是把賣煎餅加到網上,更是一場革命,一種電能一樣的基礎設施。這是時代給予后發者的機會,也是當中國勞動力的人口紅利優勢漸失之后,中國龐大人口基數還能擁有的互聯網+紅利——這是一個龐大的創新紅利,雖然它現在還處處表現著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