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電商的五大問題解答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一種叫“電商”的商業形式發展迅猛,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點。特別是在農村,作為電商的一種形式,網上銷售也發展很快,使了農民增收,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要想做好農業電商,要在實踐之前想清楚五個問題。
1:第一個問題:賣什么?
農產品總體可以劃分為干貨和生鮮兩大類型。干貨,像紅棗、雜糧、菌類、茶葉、核桃等,可以快捷地上網交易,與一般淘寶店賣的東西并無明顯差異,但缺陷是同類品種太多,容易陷入低價營銷的誤區,量上去,也不掙錢。生鮮,像水果、蔬菜、生肉、禽蛋等,上網交易有三大致使難點:一是物流成本高,一上網反而貴了;二是損耗居高不下,不比賣了多少,要看爛了多少;三是標準控制很難,一批與一批的東西可能不一樣,客戶反映不好。所以,干貨上網容易,生鮮不容易,傳統渠道可能更好。
2:第二個問題:怎么賣?
是搞批發還是搞零售?B2B業務(企業對企業)目前依然是主力,也即批發型主導,所以,如果經營的是大路貨,而且量還非常大,較好還是搞網上批發的好。
3:第三個,在哪賣?
也就是說究竟上誰家的平臺?淘寶網,層次較低,門檻也較低,但魚龍混雜,以低價營銷為主,競爭十分激烈;中小企業專用平臺,也加強了農產品營銷。總之,可量力而行,先開一兩個窗口,再循序漸進。
4:第四個問題,誰來賣?
即自己賣還是請人賣?目前全國缺電子商務人才,總缺口在150萬人左右,不會做網上的買賣是個大問題!一種辦法是自己請人才,或者內部培養人才,專門負責營運,好處是自己人,用著放心,但從頭開始,比較慢;另一種辦法是直接請代運營公司,由專業團隊全面負責,好處是網絡營銷得心應手,缺陷是費用較高,而且有可能水土不服。但不管怎么說,如果沒有人才,這個事情不好做。較近的人才在哪里,就是返鄉創業的青年,較熟悉,也愿意做,需要用心發現,以感情和待遇來留人。還有一種理想的狀態,父子結合,兒子在網店作前端營銷,父親在后端做生產和發貨。
5:第五個問題,準備賣到什么程度?
是全部做網售,還是部分做網售?如果不是專門的農業電子商務企業,肯定面臨傳統渠道與網銷渠道的精力分配問題,一定要慎重,深入研究之后再做決策,精力可以的話還是網上網下并行。是把優勢的東西拿上網上賣,還賣不掉的再上網?服裝企業過去都把尾貨上網賣,低價回籠資金,農產品能不能這么干?好像不行。包裝不好,品質不好,網上很快就砸鍋。根本的問題在于,對于電商這件事的認識、決心和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