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農業:農業產業鏈的變革,電商的又一塊“蛋糕”
千家萬戶分散種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難監管一度是中國農業轉型中難以破解的頑疾,然而,作為小農戶與大市場紐帶的“網農”群體卻在不經意間開始瓦解這一難題。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農村電商銷售額已超過1400億,僅在淘寶、天貓平臺上注冊的農村網店數就超過160萬個。到2016年,中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10年或者20年后,農村網購市場或將超越城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國家行動正在起步。財政部、商務部日前下發通知,明確表示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家鄉在重慶某村的楊女士就是這樣用標準把小農戶對接上國際市場的新“網農”。她放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已帶動3000多農戶種植了一萬余畝菊花。2014年底,她將產品放到網上進行銷售,短短一個月瀏覽量過萬,銷售額逾30萬元。
由此可見,只要質量優良,農產品的網銷之路必定一片光明。“網農”是提升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的重要力量,他們前端聯接市場、后端對接生產農戶,可以將市場上需要的產品及時反饋給農戶,并且引導農民按照一定的標準去做,倒逼小散農戶的標準化生產。
“互聯網+”的農業變革只是開始,在政府支持、行業發力、多方協同之下,“網農”的多米諾效應將不斷深化,未來五到十年,電商將會給農村帶來革命性變局。
從消費者到流通者再到生產者,互聯網將漸次向上游賦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未來將指導農民生產,進入育種、栽培、施肥、灌溉等多個環節,倒逼“精細農業”形成。不僅如此,通過電商平臺的“二維碼+云計算”技術,將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紀錄儲存,從而實現對農產品的溯源。較終,互聯網將實現對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再造,推動農業現代化早日到來。
更有專家認為,當前“互聯網+農業”正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未來變革仍在繼續。
互聯網+農業,你心動了嗎?心動不如行動!